通识教育学院是学校落实职业本科教育定位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教学单位,始终以“厚植人文底蕴、夯实科学基础、提升综合素养”为育人导向,致力于帮助学生塑造“胸中有大道、眼里有光亮、脑中有文化、手上有绝活、脚下有力量”的独特精神标识,为学生成长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筑牢根基。
学院历经多轮发展与优化:2002年以“基础教学部”为起点,承担全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任务;2023年,为适配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升级需求,基础教学部分设为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与新的基础教学部,实现教学方向的专业化细分;2025年6月,为进一步凸显通识教育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价值,基础教学部正式更名为“通识教育学院”。
学院现设综合科、教学科研科、人文教研室、体育教研室、数理教研室五个职能部门,始终以“育素养・通文理・强党建”为核心发展思路,以“党建铸魂・通识赋能”为工作主线,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一、教育教学:锚定职业需求,筑牢育人根基
学院承担全校通识课程教学核心任务,课程体系覆盖人文素养类(《大学语文》《中华传统文化》)、语言工具类(《大学英语》)、身心健康类(《大学体育》《大学生心理健康》)、科学思维类(《高等数学》《大学物理》)、职业发展类(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》《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》《就业指导》)五大模块,形成“全维度、强关联”的通识课程矩阵。
在教学实践中,学院始终坚持“职业导向、课岗融合”原则,将行业典型案例、职业场景要求融入课程教学,构建“课堂教学 + 实践育人”双阵地,依托校园文化节、学科竞赛、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等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知识应用、提升综合素养,充分发挥通识课程“知识传授、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”的三位一体育人功能,切实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与职业发展。
二、师资团队:打造双师队伍,夯实教学保障
学院着力建设“政治素质过硬、教学能力扎实、行业经验丰富”的双师型教师队伍,为通识教育质量提供核心支撑。截至2025年6月,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4人,师资结构呈现“高学历、高职称、强实践”特点。
• 学历层次: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35人(占比超 79.5%),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,为课程教学提供扎实的学术支撑;
• 职称结构:中、高级职称教师20人(占比超 45.5%),形成“老中青结合、传帮带有序”的科学教师梯队;
• 实践能力:多数教师具备行业从业经历或企业实践经验,能够熟练将职业场景、行业标准融入教学,推动“知识传授”与“职业需求”无缝衔接,助力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,实现“德智体美劳”全面发展,为终身学习与职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。
三、育人理念:创新“1+N”模式,赋能个性发展
学院秉承“引学生之路,夯通途之基”的育人理念,创设“1+N”通识教育模式。以服务学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,设置“1+N”课程体系;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,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学习,推行“1+N”一课多师教学模式;根据学生特点,构建形成性考核“1+N”评价方式,解决学校发展、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之需。
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通识教育学院始终坚守“为谁培养人、培养什么样的人、怎样培养人”的教育初心,严格遵循职业教育规律,突出职业本科教育特色,以高质量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、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“有素养、懂专业、能实践、善发展”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持续贡献通识力量。